建站频道
      分享到:

      飘筏还家创新法--陆俨少--少陵秋旅图 (作者:阮松祥 )

        作者:核实中..2009-09-17 16:42:49 来源:网络

        著名山水画大师 陆俨少(1909--1993),又名陆砥,字宛若,骩骳道人,斋名万安草堂、骩骳楼、就新居、穆如馆、自爱庐、晚晴轩。上海嘉定人。这位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大家,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如果把李可染比作当代北派山水画杰出代表的话,陆俨少则称得上是南派的巨子。他的山水画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尤善长线画云水,自然韵味高于大自然本身,这是和他飘筏险旅长江三峡的精历分不开的。读他的画,无论是激流险滩,漩涡飞沫,还是滔滔江河,迂回曲折,其笔下线条变幻无穷,可谓出神入化。谢稚柳先生评价陆俨少艺术有诗曰;“欧波而后开生面,间远痴翁黄鹤遒。六百年来旗鼓息,风流今是陆天游。”启功先生题诗赞日;“蜀江碧水蜀山青,谁识行人险备经?昨日抱图归伏枕,居然彻夜听涛声。”

        1938年,因抗战爆发,陆俨少举家避难四川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陆俨少逃难四川日久,苦思还家,由于无力购买船票回老家,正好朋友做木材生意,有一批木材飘筏自重庆至武汉,征得朋友同意,于是全家乘木筏沿长江三峡东归,历时月余,飘筏还家,途中亲历三峡险水急流与大自然的奇丽风光,这些冒险的经历对他来说是因祸得福,对大自然壮丽的魅力,又加深了一层认识与体验,七百里峡江山水,穹崖峭壁,深谷危峰,古木长林,澄潭飞瀑,使其眼界大开。

        陆俨少从青少年起就热爱杜诗,八年抗战时期他逃难到四川的经历和感受与杜甫的战乱经历有相似之处。陆俨少热爱杜甫的人格诗品,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精神,因此,长期以来,他不但从杜诗中汲取艺术营养,觅取创作灵感,将杜诗可以绘成诗意画的诗句或诗篇抄录在本子上,然后在创作前反复吟咏,构思,将杜诗中的描写峡江景物之诗,与其亲眼看到过的相同景物,参以亲身感悟,描摹出来,变成画中的艺术形象,成为诗画合璧的艺术创作。

        五十年代是陆俨少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酝酿时期,此时的画风虽未完全形成,即是他这一时期面貌的大展现和大总结,他在这时期的面目,是多变的统一,既包含了宋、元、明、清诸大家的技法特征,又显露着画家特有的灵变和卓然独立,自成一家的坚定决心。这一时期的特征是;(1)取法宋人,作高远大章法。(2)长线大点,多从巨然、郭熙化来。(3)喜用王蒙之繁密、陈洪绶之奇异入画。(4)书法亦突变,横粗直细,朴拙奇特,具有晋人风味,多作行楷。形成一种内涵丰厚,灵动变化,缜密娟秀,风神毕露的艺术风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杜少陵诗意卷》《百开巨册杜甫诗意图》《璇闺四序图》《悔声轩图卷》《十开册页杜少陵诗意图》《松隐图卷》等,

        现藏宁波宝亮斋的陆俨少《少陵秋旅图》见图(1)镜片,设色纸本,纵149厘米,横80厘米。前藏家直接购自陆俨少本人。画面右上角行楷书款“万里伤浮骜,云寒蜀江归,暮客入梦深,山绿竹绮花,净雁过晴雨,风霜向雾松。读少陵秋旅词,以图可知矣。庚寅五月晴日、陆俨少并记于槎上之骩骳楼”。铃印(骩骳道人)(陆俨少)朱文印二方。是陆俨少1950年5月、42岁所作。

        《少陵秋旅图》是陆俨少飘筏还家后所创作的精典作品,笔墨淋漓顿拙,气韵生动,神采飞动,在题材上大旦尝试新的内容,更在布局上刻意经营别致的视角。可能是陆俨少最初动念创作杜甫诗意画中的一幅。而且《少陵秋旅图》尺幅之大,构图之精,如此之大尺幅,依杖一支笔,点点滴滴,力透纸背,条条块块,健豪直下,黑黑白白,干湿浓淡,构图笔法,匠心独具,于其笔墨融合之间,相得益彰,绝非常人所及,堪称一绝。是陆俨少五十年代山水作品中极为罕见的大幅精典之作。《少陵秋旅图》以寒秋季节的蜀江山水作为意境,布局以诗意而变化,巧妙地采用高远、俯视透视之法,以大面积的山体遮掩江面,山体雄健峭拔,见图(2)远处秋色江面,缓水平波,舟影点点。见图(3)四下杂树繁茂,浓郁苍翠,行人正心潮起伏。见图(4)云气自然灵动,缭绕高山松林之中。正幅画面笔墨皴擦淋漓,健豪直下,点皴,如雨击砂,落地有声,力透纸背。用墨用色爽辣厚重,明暗呼应,有分量感,韵律感,曲折多变的线条,及富变幻之妙,方中带园,园中见方,循形而动,内富玄机。一派灵动雄浑的气韵直扑人面。图中诗所日:“万里伤浮梗,云寒蜀江归。暮客入梦深,山绿竹倚花。净雁过睛雨,风霜向雾松。”将诗的内容和避难四川时的亲历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能帮助读者深刻领会画中的诗意,深化画中的意境,使画面更富诗情画意。陆俨少己将巴山蜀水自然独有景色的感悟谙熟于心,并能将杜甫的寄托和诗之意境溶入自己的理解,全面体现在画中。诗意之锦绣意境俨然在目,透露出画家明郎愉悦的心境,更透露出画家活法灵变和刚毅倔强的禀赋。经幅画面气势挥宏。

        《少陵秋旅图》书法采用行楷书写,见图(5)这类书法是由早期似隶非隶,横阔竖细的书体演变过来的一种过渡书体,这类书法是陆俨少五十年常用的书法。用于同类书体的题画作品有;出版在“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二卷,第十七页,1950年十月所作的《悔声轩图卷》见图(6)第四卷,第105页,1950年6月所作的《松隐图卷》。

        斋名(骩骳楼)自陆俨少1945 年飘筏长江三峡回家后,定居上海复兴中路346 弄 8号的斋名,陆俨少自觉为人僵直,缺少婉转园美的秉性,以致时常碰壁,骩骳涵义屈曲宛转,陆俨少用以警戒自己做人不要太僵直固执,而要委婉些,因此,斋名为“骩骳楼”,并刻有“骩骳楼”“ 骩骳道人”朱文印各一方。这一斋名大约用于1947年至1961年间。

        《少陵秋旅图》是陆俨少飘筏长江三峡后,借古开生面以来的重要创作,形成了绩密娟秀,灵气外露,灵动掘变的艺术风貌,正是陆派山水开创了诗化了全新的一代画风。与其晚期深厚苍润,犷放简约的风格相比,从中亦可借以考证其画风演变的形迹,是研究陆俨少风格演变的最珍贵代表性资料,更值得珍贵。



        阮松祥 2006年4月写于精微书屋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