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美术理论 >> 理论库 >> 书法
      分享到:

      书法的变化美

        作者:核实中..2010-07-09 16:47:37 来源:网络

        中国书法是东方特有艺术,纵观我国三千多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点画、结体、章法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主要是因为用毛笔写出的字具有线条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变化美。

        点画的变化美

        点画是构成各种书体字的最基本的零件,因此点画的变化是书法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 书法中的各种基本笔画本身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智永在"永"字八法中对各种不同笔画的写法提出各种要求:"点"要写得"如鸟翻然侧 下";"横"要写得"如勒马之用缰";"提"要写得"如策马之用鞭";"撇"要写得"如蓖之掠发"。这说明各种笔画的姿态都可以和具体的自然物联系起来,这当然也是一种变化美。

        但更多的是同一种点画重复出现时的变化美。孙过庭《书谱》中有这么一句话:"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这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后提出来的。形体"各异"、"互乖"就是指其开头、大小、粗细、欹正的变化。

        隶书有"蚕无二设,燕不双飞"的规定,这个规定表面看起来是条死规定,似乎束缚了书写的手脚,其实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变化美的指导思想,根据这条规定写出来的隶书就,避免了相同点画机械的重复。例如;"清"和"浇"两字,"清"字的三点水均呈三角形,上面二点较靠近,而"浇"字的三点水第一点就不呈三角形,第三点和第二点较靠近。两个"法"字,第一个三点水分离;第二个三点水中后两点相连。

        结构的变化美

        历代书家结构变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各种:

        (1):不改变点画在字形中排列次序,改变点画的粗细、点画之间的距离、角度等,从而产生结构形状的变化。 例如:两个"使"字,前一个"使"了较平正,后一个"使"字,"人"明显向下移,而形成左低右高的体势。两个"种"字,其偏旁"禾",除了笔画有所变化(第二个"禾",中间竖带钩)外,还有偏侧的变化:第一个"禾"旁上部向左倾斜,第二个"禾"旁上部却向右偏转。

        (2):变换左右或上下部分的位置。

        (3):增减点画。 作为书法作品,为了要破机械重复,却常常要增减笔画以达到"变化美"的目的。

        (4):有些字还可以用不同的结构书写。

        (5):各种书体结合。 一个字如果在同一篇作品中重复出现,往往采用变换书体或渗进揉合其他书体的笔法来达到变异的目的。不过,变换的书体,笔尖风格一般都比较接近,常见的有以下几中形式。
          A:隶书揉合篆书笔法,或变为篆体。  

        B:楷书揉合隶书笔法。  

        C:行书揉合楷书笔法,或变为楷书体。  

        D:行草互杂法。  

        E:篆、隶、楷、行、互杂法(郑板桥常用此法)。
          在以上几种方法中,用得最多,变化也最多的是行草互杂法。宋朝米芾,可算得上是行草结合,追求结体变化美的典范。

        章法的变化美

        章法又叫布白,有小章法和大章法之说。按变化美的原则,安排一个字的结构的方法叫小章法,把字组成篇章的方法叫大章法。一般说的章法通常指大章法。

        清代书画家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句话点出了两个问题:

        一、字与画(这里指中国画)一样,布局要有疏密的变化,疏处不怕留出大块的空白,密处不怕稠;

        二、要把空白的设计和黑字的设计看成同等重要。

        国画的布白是如此重要,书法的布白也是如此。写篆、隶、楷、行、草诸字体,都存在章法变化美的问题,但是最能体现变化美的是行草的章法。

        其变化因素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各文字的仰、俯、斜、偏、大小、长短的变化:
          这种变化首先要根据文字结构特点,以及章法变化的需要,要受"气势"的支配,要变化得和。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324个字,其结构的变化臻神入妙,其中20个字"之"字,"变转悉异,遂无同者"。

        (2) 字距、行距的变化:
          一般行草作品的行距要明显大于字距。行距变化不大,字距变化较大。

        (3) 参差揖让的变化:
          参差的变化包含两层意思:一、不要把每行字安排成字数一样、长短一样,整齐划一,而应该有长短变化。二每个字除了不要上下左右对得很平外,其笔画应该有长短的变化。所谓揖让,即字与字之间不能互相冲突,不允许有笔画重迭、交叉的现象存在。有时为了笔法变化的需要,某一个字需要写得大些,或某一笔向左伸得较长些,这时邻近的字就要写得小一些,让出空档,从而产生揖让美。

        (4)墨的枯、润、淡的变化;
          历代书家都非常重视墨色的运用。墨色的合理使用,直接关系着书法笔画的质感美,关系到书法骨力美和韵律美。

        墨色的变化大致有:

        A:浓与淡的变化:
           古今书家多数喜欢用浓墨。如肃东坡。因为浓墨字能和白纸形成鲜明的对比,黑字入木三分,有沉稳的美感,而且富长期保存。但也有少数书家善用淡墨的。如黄山谷、董其昌、傅山等。搞现代书法的更是不乏其人。淡墨用得好,也能产生特殊的美感。
          行草书法的用墨如果以浓为主杂以淡墨写的字,就更富于韵律的变化美。
          在中国画里是非常注意浓淡的变化的。如画山,一般远物淡近物浓,从而使画面产生远近、轻重、虚实的变化美。同样道理,书法用墨的浓淡,也能产生这种变化美。这种立体效果显然优于二度平面内变化的效果。

        B:枯、润的变化;
          古人用墨贵润贵枯,强调"笔酣而墨饱",这样写出的字具有洋溢柔和美。古人还认为枯笔产生全国硬、飘浮之病。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满篇枯笔固然乏味,而通篇以润笔为主,杂以部分枯笔其效果却要比全篇润笔来得佳。
          姜夔《续书谱》中有一段话说得好:"行革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显然,险妍兼备具有一种自然的阳刚,阴柔变化美。米芾的《虹县诗》墨迹枯笔用得很美:如"清"、"风"、"满"、"舟"等字弯弯曲曲的枯笔线条,犹如万岁枯藤,苍老坚韧。

        C:浓、淡、枯、润的综合运用: 如果综合运用浓、淡、枯、润的笔墨,其变化就更丰富。

        (5)节奏的变化:

        书法的节奏变化是指线条的长短、粗细,用笔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运笔的快慢等变化。凡是重笔、粗线 浓墨相当于乐曲中的强拍音符,而用笔轻、线条细、墨色淡相当于音乐中的弱后音符。线条的闰长,给人延长拍子的感觉,多转折的线条给人节奏快的感觉,线条的中断给人以换气、休止号的感觉。因此,节奏变化的乐曲能使人"悦耳",节奏有变化的书法才能感目乐心。

        以上从点画、结构、章法三个方面谈了书法的变化美。其实书法的变化美还应该包括对同一种书体不同书家写出不同风格的美,这就是个性美。

        例如同样是楷书体,欧阳询的风格是清癯险绝,精整工稳;颜真卿的风格是端庄雄健、内舒外紧;柳公权的则体势劲媚、内紧外松。同样是行书,王羲之的字秀丽神逸,如"清风出补袖,明月入怀";黄山谷的行 书,气魄宏大,笔画作向外辐射状;米芾的行书,似"快刀利剑,八面出锋"。这种不同风格的变化美,体现了个性美,这种个性的美是不能用一个尺度去量出第一名、第二名的。

        当然书法美还应包括"统一美",变化和统一是一对矛盾,变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3(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