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敦好堂论印(节选)

        作者:核实中..2010-05-18 15:02:53 来源:网络

        作者:吴先声(清)


         
          ……
          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学汉印者须得其精意所在,取其神,不必肖其貌,如周昉之写真,子昂之临帖。斯为善学古人者矣。
          古人作印不求工致,自然成文,疏密巧拙,大段都可观览。今人自作聪明,私意配搭,补缀增减,屈曲盘旋,尽失汉人真朴之意。
          章法者,言其成章也。一印之内,少或一二字,多至十数字,体态既殊,形神各别,要必浑然天成,有遇圆成璧、遇方成圭之妙。无龌龊而不合,无臬兀而未安。斯为萦拂有情,但不可过为穿凿,致伤于巧。

          古印原无多种,有玉印,有铜印,有凿、有铸、有翻砂、有拨蜡,要皆用摹印篆体,平方正直,如端人佩玉,可亲而不可犯。唐用朱文,古法渐废。今人更妄立柳叶、铁线、烂铜、急就等名,更以中壮末锐、转折为蜂腰鹤膝自以为刀法,有识者见之欲呕矣。

          运刀之妙,宜心手相应。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疏密,画有曲直,当审去住浮沉婉转急徐,大则鼓力宜重,小则措刀宜轻。疏贵有密理,密贵有疏致。曲则流连而有筋脉,直则健拔而有精神。勿泥死板,勿涉软俗。力与意两尽,则刀法之能事毕矣。今人更立飞刀、舞刀、送刀、迎刀种种名色,不知汉人曾作如此伎俩?殊可笑也。《学古编》曰:
        “汉篆多变古法,许氏作说文救其失也。”今作印不原本许氏,是不识字也;学汉印而单学其错字,是东施之学西施也。
          ……
          许氏不可违,然古人论字多有增省假借之法,彼原有意为之,非偶误也。
        ……此类甚多,要皆别有天趣,不得讥其错误。今诚取其有意思者用之何妨于妙,非背说文,正善学说文也。然汉印中字,有可用者,有断断不可用者。总之,有道理则古人为我用,无道理则我为古人用,循俗则陋,泥古则拘,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故者,不足以语此也。

          李斯小篆,唐宋朱文多用之,若作白文则太流动。
          钟鼎古文,皆周秦款识,原不施之印,后人每取用之,今作朱文亦复不免,但须得体,不可杂凑,狐裘续羔,缁衣补缟,则献笑大方,良复不浅。

          《学古编》曰:
        “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则不古。”今印谱白文多有空者,其故有二:大抵玉易碎,镌者不得不就中;顾氏本属木板,势难逼边。余所见古铜印无不逼边者,乃信吾子行之言为当。

          朱文须清雅而有笔意,不可太粗,不可盘曲致类唐篆,不可逼边,亦有四傍出笔粘边者,则边宜细于文;不粘边者,文宜瘦于边,粘边朱文
        “建业文房”之说也。粗边朱文,近日之习尚也,不必相非,各存其体可耳。
          白文转折处须有意思,非方非圆,非不方不圆,天然生趣,巧者得之,起刀住刀当亦然。
          白文任刀自行,不可求美观,须时露颜平原折钗股、屋漏痕之意。然此语难会,须得之自然,立意为之,恐伤软弱,非匠石不知其巧。
          汉白文印有一笔二笔入妙者,用之得当,则通章生色,于戏难为俗人言也。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