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传统的缺失”——对当前中国雕塑界文化生态现象之思考(作者:吴雅琳)

        作者:核实中..2010-01-25 16:14:07 来源:网络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洋为中用,到如今,中国已是国力强盛、初步实现工业化,尤其近二十几年间,在许多方面都大胆地融入了现代社会,文化上更可以说是与这个世界直接接轨了,今日在西方人的眼里,国人再不是拖着细长辫子,骑着小毛驴的东亚病夫,而是自觉地接受着外来文化的洗礼,逐步成长为东方的巨人。但笔者有时不免潜心自问,在此开放和收获的同时,不经意的,我们又付出了多少代价?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学术见解、东方的智慧,它们置身何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们怎么就都变成了需要在西方人的思想体系下才能确定其存在与否的价值?国民的殖民心态与日俱增,对学界、特别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无疑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在某些学科专业的开设和发展上,从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忽视与拒绝。

          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召开的一个雕塑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明确指出:“在我们的艺术教育和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对这类遗产(指中国古代雕刻)关注的实在太少了,研究的成果也没有在美术史上体现出来。有这么了不起的成就,有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伟大艺术成果,但是在我们的美术史上雕塑却只是一小块,甚至到现在也没有人专门研究过中国雕塑,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怪异…....”。(据笔者所知,在我们的美术史上,专门研究中国古代雕刻的前人和后学还是不乏其人,但要将其纳入我们雕塑专业的教学体系,却并非易事)

          针对这一“怪异”现象,针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和当前中国美术院校雕塑专业的教育特点,本人作如下思考。

          1、“五四”运动之后三代人所受教育的局限

        众所周知,我们所有美术院校雕塑专业的教学体系,都是直接师承欧洲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廿世纪初的第一代艺术学子到西欧去求学,至廿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代留学生前往东欧继承苏联的衣钵。因此,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五大文化圈中,希腊(罗马)和希伯莱(基督教)文化圈的思想体系对当今中国人的观念和对世界的认知起到重大作用。但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圈——汉(儒、释、道)的文化圈,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却因了种种的原因而在我们的雕塑教学界中得不到重视和体现。就我们的教育而言,至少有三代人,是远离我们传统教育而去的:早在“五四”时期,提倡新思想,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思潮运动,就直接地阻碍和影响了我们的第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之后延安时期无产阶级的教育观:注重实践反对先验,注重客观反对主观等指导思想,又直接影响到解放后的教育方针,使我们的第二代也几乎无缘学习到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十年动乱中受启蒙和教育的第三代,面对传统文化,则完全是持大批判、大革命的态度。

          “五四”之后,西潮滚滚。崇尚西洋文化并将其作为标准来衡量国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艺术方面,康有为、陈独秀就明确提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等等,美术界对中国画人物的“不合比例”、“不准确”等,也展开了大批判。而其它学界,如对待中医中药,则指责其经脉学是无稽之谈;不含蛋白、脂肪的人参对身体何来大补可言等等(时至今日,也还有学者继续提出要废除中医,且还有学界泰斗站出来坚决否认中医理论)。这些都是用西方的思想体系来评判东方文化价值、风马牛不相及的思维错位。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缺失,导致我们在这方面累积、储存的不足,也导致了我们国人长期以来只讲物质,讲微观,讲实用,而不从宏观信息层次去训练和培养思维方式,以至今日有更多的新新人类为新殖民文化所围剿而几乎全然不觉。有道是“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一种文化、学识修养的培养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当此断层的势态下,(或曰文化缺氧),这三代人,显然对自己、对下一代都很难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2、中国雕塑从艺者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儒家思想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劳心者和劳力者社会地位差别悬殊。在美术这一范畴内,绘画和雕塑,恰恰被归属为两大阶层。绘画,属劳心者所为,所以可以琴棋书画,可以诗词歌赋;而雕塑则属劳力者的营生,天份再高,依然为劳心者所治。所有从业者,但求一饭一饮;既无机缘读书识字,更无条件提高修养学识。大凡所从事的泥、石、木、铜等工种,也只能沦为时人眼中之雕虫小技。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如此相传下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韩愈就无情的一锤定音。纵观中国美术史,无论是魏、晋,及至以后,只要画作能留传下来,惶论真迹与摹本,都能清晰确切地知道其作者姓甚名谁;顾恺之、阎立本、苏轼、八大等等,列位多为达官贵人或仕大夫阶层。再不济,也是“西风碧树,独上高楼”的读书人。这是封建时代艺术与政治、社会地位相辅相成所使然。而雕塑者不论创造了何种令人惊叹的杰作,且这些雕塑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都享有极高地位,但其作者的姓名却因了其地位之低下而难以考证且更无法奢谈成名成家了。

          相比之下,欧洲雕塑家的社会地位就大为不同。二千多年前古希腊的雕塑家菲迪亚斯是当时雅典执政官的座上客,其作品今已不复存在,但声名却世代相传。文艺复兴时期集雕塑家、画家、建筑设计师、卫戌司令和诗人身份于一身的米开朗其罗,由于其出色的天分和广博的才能而成为今日意大利人引为骄傲和自豪的象征。

          而在中国,是否传统意识的原由,今日雕塑之从艺者,祖先无机缘做学问的特点反而潜移默化的起了作用,如何处理好“劳心”和“劳力”的关系?据了解,在每年报考美术院校的研究生考试中,报考雕塑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往往会略低于其它专业的考生;雕塑家之于画家,也因了自己体力上的付出而自认为学识修养的让位应是天经地义。众所周知,中国画家学习传统,先人已为其留下了丰厚的文字资源,画论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而我们雕塑家想研究先人理论,却几无迹象可循。我们往往会听到如此评价:西方雕塑家动手能力如何强,而我们的雕塑家又如何需要助手云云,这话诚然费人思量: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之时,到底雕塑家动手能力重要,还是动脑能力重要?西方有一句这样的话:“用手工作的是工人,用手和心工作的是艺匠,而手、心、脑并用的,才是艺术家”,在这里,它是否能够给我们一点启示?

          3、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近十年来,中国雕塑界呈现出相当活跃的学术气氛。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策展人制度渐次成熟,全国各类雕塑展览南北互动,学院教育与西方当代艺术直接接轨,材料带动观念,观念引向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如此繁荣的局面之下,我们却有必要作出冷静的思考:如果中国雕塑想追求一个真正多元的生态,那么作为人类进步发展重要一脉的汉文化,似乎也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全国的各色雕塑展览中,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是否也应有所体现?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能够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此处专指以儒、释、道哲学思想为主要文化背景,而不等同于民间、民俗文化),师承大汉艺术精神,真正以汉文化为学理、实践背景的雕塑作品,较之于目前如火如荼地运用当代雕塑语境、后现代语境的雕塑作品,明显趋于弱势。尤其在院校教学上,更是趋于空白。究其原因,除去打开国门、思想开放、求异求新、笔墨当随时代等意识需求之外,语言的障碍和在教育上、理论导向上对传统文化缺少引导,也致使雕塑界主力军们在选择和研究艺术语言时多有偏颇,在教育上也习惯于既定俗成。大家知道,国学知识的传承需要背诵和记忆,是需要童子功的,当大家都已不再年轻,甚至是年过半百之时,再来学古文,难度可想而知。但读不懂文言文就如同不识古人语言文字而在思想上也无法师承沟通,通过他人翻译和注解的《论语》、《易经》更有隔靴搔痒之嫌。听说过诸如中医、中药、考古、中国画、工艺美术等主业考职称、考学位可考古汉语,这是十分合理的,但这好像与雕塑界无关,因为我们从来就被列为西学范畴,而现如今当我们有所觉悟的时候,很显然,却已处在一个尴尬、被动的局面里。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雕塑对当代雕塑艺术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去营造一个真正多元的文化生态,如何使我国古代雕塑在美术史上不再是“一小块”,又如何在我国高等美术院校雕塑专业教学上去作深切的思考,这必将是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吴雅琳 2007年2月3日完稿 于广州芳泥苑雕塑园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9(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