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沈 括画论

        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2:26:59 来源:网络

        沈 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嘉祐年问进士,博学善文词。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撰《梦溪笔谈》二十六卷,以所居梦溪园得名,于十一世纪末年成书。
               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评画》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二、徐黄之异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二子居宝、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衄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遇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已,言其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原书第89页)

                三、董、巨画笔宜远观
        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灿然,幽情远思,如睹算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然有返照之色,
        此妙处也。
                四、以大观小之法
        又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为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屋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其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景;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景,似此如何成画?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梦溪笔谈·论画山水》)

              五、景在天就,不类人为
        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在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宋迪,见《梦溪笔谈》,引自《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五)

        参考篇目:
        俞剑华评注《(梦溪笔谈>论画一则》,载《江苏画刊》1979年第1期。
                        (原书第90页)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0(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