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农民画的灵魂

        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1:03:04 来源:网络

        户县农民画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艺术,根植于民间绘画、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的沃土,形成并定型于 20 世纪中叶。在当时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条件下,一部分青年农民为了鼓舞士气、向往新生活,以绘画的方式反映自己的生产、生活以及美好的理想,在专业美术家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不间断的学习和探索,创作出大批具有浓厚农民生活情趣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从客观上唤起人们对本土风俗艺术的眷恋,受到艺术界专家的重视。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户县农民画曾在首都北京和全国八大省会城市展出,历时近一年,在全国影响巨大,并因此奠定了户县农民画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成为中国美术总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户县农民画以现代思维方式与混沌思维方式相交,以自我感受的视觉想象和习惯审美意识相结合,以调动农民自身民间艺术积淀与时代意识相对流为创作基础,在造型上重夸张、讲变形,注重形体动态的画面表现力。在色彩上讲究热烈明快,“随意赋色”,强调色块对比,并在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的效果。在构图上多采取散点透视或俯视、仰视、反视等视觉方式,多平面结构,整体讲求较强的装饰效果。在用线上力求简练而具有概括力。所表现的优美、壮丽、宁静、忧郁、热烈、奔放等感情色彩和情绪,是农民气质的反映,也是户县农民画发展至今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先后出现了 2000 多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 400 多名创作骨干,知名作者达百名之多。在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批知名作家和代表作品。第一代的知名画家有刘志德、李凤兰、张林、刘志贵、董正谊等,他们分别以作品《老书记》、《春锄》、《业大更勤俭》、《丰收之后》、《公社鱼塘》知名全国。第二代的知名画家有雒志俭、闫玉珍、曹全堂、潘晓玲、王文吉、王京龙等,代表作品有《洗布》、《得子》、《兔子吃白菜》、《打枣》、《关中八怪》、《白桦林》、《看戏》等近百幅,代表了户县农民画的新品貌。多年来,户县农民画累计创作作品数十万件,其中 1500 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428 件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 4500 多件应邀在 48 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8700 余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中国邮电部曾以户县农民画为题材发行过邮票。 2004 年,户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画艺术节,全国 40 多个画乡的代表参加,盛况空前。
        农民画以农民这个职业命名,发展成为一个画种,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农民画的构图独特,满满的一页,不留任何空间,象农民珍惜每一寸土地;农民画的色彩热烈,大红大紫,象农民的性格,粗犷直爽;农民画的内容丰富,情感饱满,象农民的气质,充满希望,积极向上。农民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有土地,有阳光,农民画就会茁壮成长。
        农民画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 1956 年江苏邳县陈楼乡新胜一社农民张开祥组织了六人美术小组,针对社员思想情况,通过绘画形式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7 年夏季,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为饲养员克扣饲料粮一事,在饲养室山墙上蘸锅灰水画了一幅以批评饲养员为内容的壁画。后来县上认为这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思想工作的新鲜事物而大力推广,从而形成了“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群众好不热闹”的局面。 1958 年,河北束鹿县也以定指标、搞运动的办法领导农民创作,提出“家家诗歌户户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这两县都是随着 1958 年“大跃进”创作达到高潮,后都分别进京展出,出画册、拍电影,影响极大。后又随着“大跃进”的降温而销声匿迹。另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江苏邳县、河北束鹿、甘肃庆阳、陕西户县、安徽阜阳、四川绵竹、湖南浏阳等地的 1958 年“壁画化”、“诗画墙”等配合 的 “大跃进”的活动。它们无疑和“大跃进”运动相始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582(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