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与你分享微距(近距)摄影的经历

        作者:核实中..2010-01-21 15:24:49 来源:网络

          自从学摄影的这十几年里,因为经常旅行的缘故,以前老把自己定位在风光摄影的圈子里。但我总是对微距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向往去了解一下放大了的微小世界。只是一直以来对摄影器材发烧不够,除了关注最新SLR相机发展之外,很少考虑到多添够一下象专业镜头,闪光灯之类的器材。我那只美能达700si (后来升级为800si) 和 三只短,中,长变焦镜头也足以满足日常拍风光时的需要了。毕竟我还是相信摄影这门艺术还是以创意为主,器材为辅的精神。
          去年十一月份购入美能达 Maxxum 7 之后,不知不觉的开始发高烧了,于是便购入了Tamron SP AF 90mm 微距头,以满足我对微距摄影的渴往。本来以为微距摄影并不很难,不就是拿这个相机,对这要照的物体凑着特近,然后AF 对焦,按快门吗?(哈哈, 亏得我白有了摄影十一年的经验,说起话来怎么这样外行??) 于是乎,收到镜头的第一天,便装上了富士Velvia 50定的专业反转片(错误一,50度的胶卷?),蹭蹭几下跑到楼下对着那几片秋叶开始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微距摄影的经历(错误二,三脚架呢?)。
          按照原先的设想,把对焦模式打到自动挡,曝光模式拧到自动挡,凑着那片叶子开始照。顿时就觉得我的最初设想太幼稚了。这个自动对焦可象瞎了眼一样,吱呀吱呀来来回回转了半天,就是对不准,一气之下,转为手动对焦,总算勉强看清了叶子,美呀!!可惜我就是按不下快门。。。有风!不能完全对准焦。只好等了,好不容易,等风稍微平静了一点儿, 不管三七二十一,按!那情景让人联想到谁说过什么与风赛跑的诗句来。
          洋洋自得没有多久,马上就懊恼不已,刚才就只顾对焦了,完全忘记了平常最引以自豪的黄金分割原理,树叶不偏不倚,就在取景框的正中。这片子要是洗出来可不被人臭骂不懂构图云云??还好,我这胶卷有36章,今天豁出去了,照满36张。于是开始了第二,第三张, 第四张。。。 可是那讨厌的风,让我手动对焦对得手忙脚乱,而且树叶也就是对焦点清楚,稍微往后一点就特别虚了。哦,忘了设定光圈大小了,最初的那几张都是光圈2.8,景深特短。这讨厌的与风赛跑,俨然让我成为业余中的业余了! 好吧, 我还是玩专业的,把曝光模式调到光圈优先,所有光圈都设定到8或16以上,可我一看取景器,快门速度自动转为1/10, 1/5, 我的天哪, 我的胳臂刚举重过,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去抓稳这个相机呀。唉,不管了,按了快门再说,反正我没有哪个劲儿跑到楼上去拿三脚架。36张照了一半,折腾得我要命,那手忙脚乱的难堪劲儿,好在当时每人在场!终于,我放弃了这第一次微距摄影的经历,赶紧换上了我那只新买的美能达标头对着我公寓附近的树啊,山啊,水啊之内的啪啪的照完了剩下的那几张。还是照老本行容易,从容不迫,自己总算从刚才那难堪劲儿恢复过来,打打精神,不管真么说, 我毕竟还不是太业余呀,照风光没的说!:)
          那卷反转片第二天就取回来了。底扫进电脑后,仔细一瞧,那几张风光片确实不错,那么这几张微距片呢?为了减少我的难堪,我还是先说优点吧,颜色好!几张片子的颜色都特别鲜艳,还原也还的好,不愧是使用了这富士专业反转片的结果啊。不过颜色好,那是相机和胶卷的功劳,看看构图吧,唉!可把我失望死了,照出的几张要么特别死板(太中间了),要么生动的几张都虚了,或者是明显的手晃动了。看来这几张照片倒也清清楚楚地反映了我当时对微距摄影得生疏和难堪。归纳几点,如下:
          1.Velvia 50 好是好,但是50度太慢,再有风的情况下,实在难以抓住焦点。若使用f8 以上的光圈,快门速度则明显降低。
          2.太轻敌,不拿三脚架,太难凑近对着物体对焦了,而且快门速度慢,远远超过我手臂力所能及的范围,不用三脚架,相片出来虚的晃的,实在可惜了。
          3.轻敌之后,太心慌了,根本没有考虑到构图的问题,连最最基本的黄金分割原理都抛到了不知哪儿去了。物体太中间,显得特别的死板。
          看来总结经验以后,得上三脚架,得修生养性练点耐性,再练一下快速手动对焦的本事,然后再填鸭式地灌输一下构图原理,准备上第二卷胶卷重新来一次微距吧。
          且说自从拿到第一卷胶卷以后,很快又遇上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还是决定照一卷微距吧。这一回,我使用的是富士Provia 100 RDF 专业反转片,本来想使用更快一点的胶卷,但是富士也还就是这个Velvia 50 和 Provia 100 RDF 让人值得信耐,所以就凑和着吧,反正我这次下定决心使用三脚架了。
          我公寓区大门处有一个小花坛,红花,黄花,紫花开得正艳,岂不是我这微距头的盘中物? 好好,就拿它们下手。 于是乎,我背着我的相机,提着三脚架,就来到了花坛。 看着那些花,我一下就傻了眼,这些花长得也太矮了吧,怎么让我使用三脚架呀? 哎,这回也只好暂时放弃吧,还是用手拿着吧。 希望我那100度的Provia 给我争点气!
          长话短说,我就半蹲着,半跪着开始了我的第二次微距摄影的经历。这回我可没了上次的兴奋劲儿,专业嘛,就是要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得上呀。开机,转换对焦挡为手动,不过还是使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凑着花, 调焦,不一会儿,那花瓣变的一展眼底了。好!绿绿的背景虚化的很好,与黄色花瓣调和得很好,可以按快门了。看看取景器显示快门速度有1/90, 不错,就这样我按下了一张。
          接着又照了两三张红花和紫花的单花照。这次我算是真正体验到了微距的乐趣。第一次把我忙得手忙脚乱,哪有心思去体验呀!这一次不一样,一个星期的修生养性,我更加注重观察从微距头里看到的景物。原来那小小的花瓣,在微距头里居然显得如此硕大,那一丝一丝的纹路,还有那极富生命力的花芯,我都着迷了!真不知道我是来摄影呢还是来赏花的! 不过言归正传,看到这无比奇妙的微小世界,我太希望把它一张一张地真实地记录在我的胶卷里。
          因为我用的是1:1的比例,离花瓣也就只有30厘米左右,而且程序曝光使用的是f2.8的最大光圈,景深非常短,花芯和花瓣都不能同时对焦;如果照两枝花时,这有限的景深也只能清晰的反映出一枝花来,那么对焦点究竟在那儿最合适?虽然f2.8的光圈虽然虚化背景很成功,给人一种很抽象的艺术感,但是它的限制也是极大的。 迫不得已,我转为光圈优先曝光模式,调整光圈至f16,可是这Provia 100也争不了多少气,快门速度马上就降到了1/30一下,我又回到了照第一卷胶卷的难堪! 不管了,照几张,洗出来看看构图再说。于是我就冒着晃手的危险,照了另外几张。
          很快我就厌倦了这极慢的快门速度,因为每照一张,我就知道我在浪费一张张昂贵的反转片,哎,都什么时候了,发烧还讲什么银子不银子的! 终于,我决定找一些高个子的花,这样我就可以使用三脚架了。
          正好一个公寓楼外长着一些不高不矮的花,就选它们了!架好三脚架,对准这些花儿们,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三脚架头部固定不死我的相机,调好的位置总要下垂一点点儿。日常这一点点儿可是没有什么的,但是在微距的情况下,这一点点儿可就是大着了。最后我也只好用手稍微撑着那调节杆,那难堪劲儿,甭提了。 这次我使用了小光圈,也算是照了一些不错的,就看洗出来的效果了。不过心理还是没底儿,毕竟那三脚架坏事。
          就这样我照玩了第二卷。除了遇到了快门速度慢和三脚架不稳的情况,总的来说,这第二次的经历可要好多了。我总算回到了那摄影要有艺术创作的境地。不仅如此,最大的乐趣还是在摄影的同时,极大地欣赏了微距景观的美妙。有一个发现,几乎所有花里面,都有一两个极小的虫儿,平时用肉眼是根本注意不到的,但用90mm的微距头可以轻而易举的观察到,这给微距摄影提供了不少乐趣,而且也带来了很好的创作题材。
          迫不及待,当天傍晚就拿到了洗好的第二卷反转片,底扫入计算机,哇哇!!好也!!36张大部分出来的很好,只有那几张用小光圈,慢速度拍的不出所料地都晃虚了。看来下回我得安个机械手什么的!J 在三脚架上拍的几张出来的也很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总结这次经验,发现自己的微距摄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自己的器材的限制也慢慢反映出来了。归纳如下:
          1.拍微距的重中之重就是不要急,心要沉。 平时那拿着傻瓜机这拍一张那拍一张的态度是绝对上不了微距的。 微距摄影讲究的是与大自然合作,是一个很细很细的活儿,没有几分耐心很快就会像我第一次一样的难堪。
          2.在耐心的基础上,带着一种创意和欣赏的情调去拍。因为微距头带给一个您完全不同的世界,您会很容易喜欢上的。但是由于拍微距的各种限制,拍摄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拍摄的轮廓,如何构图等等,要不然就要浪费胶卷了。
          3.光圈大小的选择决定微距的艺术风格。光圈大,虚化对焦点以外的景观,给人一种抽象平和的情感。光圈小,清晰如实的反映被摄物体,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大小光圈各有各的风格,但是各自的限制也是很明显的。
          4.大光圈,景深极短,尤其在微距摄影中,对焦点的精确往往是其取决于几厘米甚至几毫米的差别,这对于一个平稳的对焦要求极大,手持相机往往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由于景深短,焦点覆盖面积小,构图不容易。应此快门前一定要仔细斟酌。 6。小光圈,景深加长,但同时快门速度也随之降低。这时,手持相机往往是不行的,非要使用三脚架不可。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室外有风,即使使用三脚架,也是没有用的。该如何解决?
          总结以上,看来我得持续发高烧了,购买额外的摄影器材。一个好的闪光灯就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乎,我下定决心从压岁钱中设定一个闪光灯基金,专门购买一个闪光灯。
          闪光灯篇
          话说上次照完第二卷微距片以后,自己对微距摄影的兴趣大增,信心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出了一两张比较不错的朦胧红叶和花蕾图之后,受到了几个好朋友的一致好评,自己是有点洋洋自得了,甚至自封为所谓的抽象艺术派。(傻的有点土冒!) 总结总结,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使用高速胶卷或是闪光灯,所以只能委曲求全,用最大光圈,照出来的相片自然是以虚化为主。
          随着对微距摄影的兴趣不断增强,我越发的想把自己的水平往专业上发展。第一步,购买了不少书籍。 其中有一本柯达公司出的《35mm摄影导引》一书提到室外微距摄影时,可以用闪光灯,使用尽可能高的闪光同步速度,和尽可能小的光圈,这样就可以起到黑化背景的效果。 有道理,有道理!! 我购买Maxxum 7 机身时就同时购买了美能达最新的3600HS(D)高速闪光灯。其最快闪光同步达到1/8000秒。哈哈,我有这样的装备,还怕照不好微距了吗??
          我这就拿来试。按照书上所说,尽可能高的闪光同步,尽可能小的光圈。。。行啊,没有问题,我就调整曝光模式至手动,然后设定快门速度为最快的1/8000, 光圈为f32, 对准我要照的花儿们,嚓嚓几下,连照了十几张。 我知道我的闪光灯有个最小距离,大概是一米左右吧,所以这十几张只能算近距摄影了。不过我满怀信心,有这个闪光灯之后,我岂不是可以周边天下了吗??:)
          只可惜这信心维持了不到半天。下午把反转片冲好,底扫入计算机,顿时就没劲 了。 所有十二张用闪光灯照的全部漆黑一片!!!!!奇怪,难道我没有开闪光灯吗? 不可能,我可很少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琢磨了半天, 得出结论是入光量不足。 可我这个3600 HS(D)可是一步高级而强劲的闪光灯呀,不可能调不好闪光输出呀?? 我越想越纳闷,最后决定看看闪光灯说明书,唉, 原来如此!
          根据说明书所说,如果使用高速闪光同步,闪光灯覆盖距离也会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减小,小光圈更加使得覆盖距离减小。 根据我那1/8000 快门速度和 f32光圈的设定,闪光覆盖距离只有不到十几厘米!! 而我因为想照顾到闪光灯正常最小覆盖距离,而把被设物体放置在1米之外,无怪漆黑一片! 哎,这柯达给的黑化背景的建议的确黑化了背景,但也把整张像片也给黑了!
          熟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看着坏片也就是好片之父吧。望着这十二 张漆黑一团的照片,我又得好好琢磨一下了。 总之,经历这么一着, 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对闪光灯的使用绝对是停留在业余的水平。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使用过的所有闪光灯也都是属于业余型的,也就是我所谓的傻瓜闪光灯吧。 那3600HS(D)除了提供 1/8000 的高速闪光同步速度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说是专业了。 看来我又得破费发高烧了!接下来的就是一大堆Internet 上的研究,究竟是把这烧发在那里呢?
          总结如下几点以供参考:
          1. 正如以前所说,这微距摄影是个细活。 如果选择使用闪光灯的话,闪之前得好好读读说明书,把闪光灯的性能了解好,尤其是闪光灯的在不同速度,不同的光圈设定下的有效覆盖距离。
          2. 这使用闪光灯也是一个细活,不要太相信高级闪光灯可以为你设定一切,要不然,我们就真的成傻子了。
          3. 微距摄影对闪光灯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三种选择。
          一,使用具有离机闪光功能的灯(3600HS(D) 就没有这个功能)等;
          二,使用分光片;
          三,使用环形灯
          过了圣诞节,回到学校,开始考虑购买新的闪光灯。当时我就在想是购买专业闪还是环形闪。 考虑专业闪是因为专业闪都有离机功能,用一条离机线即可,而且专业闪往往有光亮输出调节,高速闪光同步等等有利于微距的功能。 考虑环形闪是因为环形闪专为微距摄影而设计。 想来想去,考虑我的摄影爱好不仅仅限制于微距,所以还是选择了美能达最新最先进的5600 HS(D)专业闪。
          拿到5600 HS(D)后,紧接着买了一条离机线。照理说因该一切准备就绪。想到自己已经全副武装,自然洋洋子的, 装上闪光灯,带上两卷反转,来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寓,那儿花儿开得真艳呢。 可是等我架好三脚架,马上就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这离机闪灵活是灵活,但是对着这被摄的物体,闪光灯应该离多远?还有就是那角度如何?闪光灯的说明书也没有说明? 惨了,这回就是瞎猫子撞死老鼠,乱来了。看来我这两卷反转就纯粹当练习了。
          专业闪的名堂还真多,又是光亮输出,又是高达1/8000 秒的闪光同步。 我到底是选择那个模式比较好了。还是先设定光亮输出为1/1,然后根据使用不同的的距离。就这样我把照相机用三脚架架好,定好距离,调好焦,然后设定好快门,1/16, 相机显示闪光同步为1/125。 接着手持着闪光灯,分别用不同的角度,距离各照了几张,不一会儿那一卷胶卷就完了。哎,这照相要是心里没底就是惨。
          紧接着,第二卷胶卷我又试着用了一下不同的光亮输出。 5600HS(D)的光亮输出可以最大调到 1/32, 不过我想如果真的调到这个比例,这闪光灯就要离得很近了。所以我就按照1/2,1/4和1/8的比例按不同距离和角度又同时照了几张。 很快,我就有点烦了,因为心里没底, 真的不希望拿出来的照片都是漆黑一团或严重过爆。
          第二卷胶卷很快也被谋杀掉了,于是就焦急得等待着片子出来。三个小时后拿到片子,地扫入计算机,结果发现结果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一些距离太近的片子是过爆了,另外一些用1/8的闪光输出也黑乎乎的。其他的还算不错。 就这样,我结束了第一次用离机闪的练习。
          这么说吧,我对离机闪的使用绝对是新手,从一开始的使用心里就没有底。不过总结一下,还是可以得出以下体会:
          1. 使用离机闪,尽可能的先用三脚架固定照相机,构好图,调整曝光设定之后,然后手持着闪光灯调整角度和距离。这样的做法可以使自己有足够精力来控制闪光灯而不至于出现两手忙乱的难堪情景。
          2。 使用闪光的测试功能。 我发现闪光灯测试功能正好提供一个直观的演示,通过它我可以知道闪光覆盖的面积,以及可能出现的阴影。 然后我可以调整闪光的角度以期达到最理想的 闪光覆盖面积和角度。
          3。闪光的距离不要离得太近和太远,基本与照相机保持平行,然后进行角度调整。光亮输出我觉得使用1/2 或1/4已经足够。
          4。还是那句话,不要心急。 使用闪光灯更是如此,我现在基本上是用测试功能闪几下,调到最佳的闪光角度才按快门的。
          5。如果使用高速同步闪的话,一定得查看闪光灯说明书,弄清高速闪覆盖的距离。这一点比较麻烦,应此我到现在还是很少使用高速闪,主要是我太懒了。
          6。使用离机闪是个大学问,不是一两卷就可以练好的。刚开始练时,容易厌倦,毕竟有一点瞎猫子 碰死老鼠的味道,心理没有底。不过我觉得离机闪提供的方式很多,玩久了也还是很有意思 的。环形闪相比就有点像傻瓜闪光灯了,自己没有多少调节的余地。 当然这是后话。
          我的离机闪经历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介绍一下柔光板和环型闪的使用。
          photoxu 兄,我的有关摄影的中文专业术语不好,请见谅。最高高速闪光同步我指的是最高同步闪光。这里的同步指的是闪光灯与快门速度的同步。一般闪光灯的最高速度为1/90=1/200,但是专业闪的速度则可以达到最高的1/12,000秒。高速同步闪光给摄影带来了极大的操作性,比如说我上次贴的那张喷泉,就是用了闪光灯高达1/8000秒的同步闪光完成的,如果没有高速同步闪的支持,在当时光线下,最高快门速度只能达到1/2000秒。 使用最高同步闪光不仅能够帮助抓住高速运动物体的一瞬间,而且在强光下进行人物摄影时, 仍可以使用大光圈而虚化背景。
          photoxu:
          今天看到了一篇关于闪光同步的文章,表述的不是很清楚,不过看了之后应该可以明白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基本解释:
          前帘同步:在快门刚打开后的一瞬间闪光灯闪光。
          后帘同步:在快门打开后即将关闭前的一瞬间闪光灯闪光。
          慢速同步:以较低的快门速度加上前帘同步进行闪光。
          FP高速同步:在快门打开之前到快门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小功率持续闪光,以使整个画面暴光均匀
          各自特点:
          1、前帘同步是最基本的闪光方式。由于闪光灯进行一次闪光的时间很短,而高速快门又是靠快门叶片之间的夹缝扫过胶片完成暴光,所以才有“最高闪光同步速度”的概念,比如本来闪光同步时间/25 0秒,而我们用1/500秒的快门进行闪光摄影,快门夹缝未能全部扫过底片时,闪光就结束了,造成了画面照度不均。
          2、后帘同步是先打开快门进行暴光,在快门关闭前的一瞬间闪光。这样拍摄快速移动有亮点的物体就会产生光点在运动物体的 “身后”划出光道的效果。
          3、慢速同步是前帘同步的一种,因为快门打开的时间比较长而命名。慢速同步可以实现前景和背景都获得正常的暴光。前景的人物由闪光灯发出的高速闪光凝固,背景较暗的景物由长时间的暴光获得细节。如果用没有后帘同步的相机照快速移动有亮点的物体,就会产生由光点划出的光道在运动物体“身前”的效果。这是因为闪光灯是“前帘同步”方式。
          4、FP高速同步:为了突破“最高闪光同步速度”的限制,NIKON利用小功率,高速度的频闪解决了当1/250秒以上快门时闪光照度不均匀的问题,这样就为了高亮度背景时主体补光产生了可能性。比如说逆光摄影时,为了虚化背景要利用大光圈,而没有FP高速同步的闪光灯补光就会因为只能用1/250秒的快门形成背景的暴光过度失去细节。有FP同步就可以利用高速快门让背景暴光正常。
          缺点及优点:
          1、前帘同步:它限制了闪光时的最高快门速度,但是由于在“最高闪光同步速度”的范围之内相机可以控制闪光灯的光量,就可以实现闭环TTL闪光灯控制,精确控制暴光。
          2、后帘同步:适用范围有限,并且无法利用NIKON的监察预闪功能。(将破坏后帘同步的效果)
          3、慢速同步:极其有用的功能,但要用三脚架(呵呵,跑题了)
          4、FP高速同步:用途有限,由于是小功率频闪,作用范围也很小,并且相机无法进行TTL闪光灯控制。
          总而言之,前帘同步用于一般摄影,后帘同步用于低照度下的运动物体,慢速同步用于低照度下的固定物体,FP高速同步用于高背景亮度的主体补光。
          AE_lock:
          快门控制曝光是通过前后帘幕的运动来实现的. 设帘幕运动的速度不变, 当速度比较慢时, 比如1/8s, 前帘完全打开, 过一小段时间后帘开始运动, 后帘完全遮住胶片则曝光结束; 当速度比较快时, 比如1/500s, 帘幕运动的速度已经不足, 这时前帘运动还没结束后帘就开始启动, 实际上之类的玩意儿,恐怕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一个帮手,让他/她帮你拿着闪灯对着被照物体,而你也尽管去担心对焦的问题。 有一个帮手的好处也很多,起码个人认为这样出片子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那么用多大的闪光输出率比较好呢?我的经验是使用1/4的正常输出功率,这个功率照出的片子比较柔和,人造光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你也许会问闪光灯同物体的距离应该是多少,我一般保持与相机机身同被摄物体的距离相似的间隔,或者稍远。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个我无法解释,但是这是我使用离机闪的Comfort Zone.
          刚开始使用离机闪时,过曝和欠曝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不过废片率却低于柔光板和环闪,加上它的效果比较自然,因此我就一直坚持使用离机闪给微距补光了。 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的经验,过曝和欠曝的情况则大大地减小了。看来有关技术性的东西还是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相对环闪的平面光,离机闪由于它的功率比较大,因此补出的光基本上可以覆盖有立体空间的物体,拍出的片子很有立体感。
          现在我的相机包里,除了一个专门的微距镜头外,剩下的就没有专门的微距摄影器材了,最多就是包里还有一条闪光连线用来使用离机闪。 可见离机闪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尤其适合于携带。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1(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