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杜世禄画语

        作者:核实中..2010-01-15 13:53:51 来源:网络

        关于中国画的构图
        我对中国绘画的传统构图是颇多意见的。中国文化太讲规矩,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八股文”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中国戏曲的程式化、中国诗词的格律化等等都渗透到了中国绘画的构成模式之中。在中国绘画的传统构图中,可据我们研究的只有平远法、高远法,还有一些定型的图式如S形、C形等,实在单调乏味。中国绘画如果没有蕴藏在形式下面的文化内涵作为依托的话,就会苍白无力。
        对于构图我实无多话可说,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构图或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因为表文达意的需要,它对于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说更为重要。已经说过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意义主要在文化底蕴方面,是一种文学性、形象性的概念,如中国古代许多画家其实就是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或诗人、理学家,他们的绘画意义绝不仅局限于绘画的美学上。中国古人在审美概念中把意境美放在第一位,把形式美视作意境的表达符号,这也没有错。但他们忽略了形式本身具有的生命价值和美学意义,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一种模糊性,如中国画讲究气韵、品位、风骨等概念,只有通过形式才能反映出来。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大大地限制了美学领域的生命意向。时至今日,大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抛弃了传统的构图范式,大胆地进入到了自己认定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全满的构成图式之中。
        祈求灵感
        如果,你心里没有寻找美的情感,那么,你就不会有发现美的灵感。“灵感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在有意识的相互作用下突然亢奋激发的情绪,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心理状态”。心理的陶冶,心理修养和遐思是闪现灵感、摄取灵感的平台。倘若你的心理不是在自己的心象中,不是在感觉、情绪、思维里追寻审美的原山,而只是在美感对客体的映象里寻找美的形象,灵感就很难出现。
        至少我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所感悟到的是这样一个状态。我用心创作而又忘掉了自己心理节律的时候,我忘掉了我自己,忘掉了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这时百态聚至,万物涤荡,灵感就会像闪电一样出现,照见另外一片世界。
        灵感的到来又是 不期而遇的,多在不经意间蓦然浮现脑际,仿佛天赐神授,那一瞬间常如林中流莺,一晃而过。“宋时潘大临在一次偶然机缘得灵感,乘兴吟唱出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后,被旁人打断,继再无续句”,可见灵感对创作何其神焉。
        我们在创作中,若没有灵感,只有思维,只有样式,光靠形象、抽象和笔墨、技巧,断难调动情绪、亢奋热情,也找不着状态。创作不能进入状态,定然苦闷不已,任是冥思苦想、反复体验,还是无济于事,这时只有灵感能让你茅塞顿开。
        灵感,才是我们创作的生命线。
        艺术家结壳就可怕
        艺术家是最热爱生活、最善于理解事物的灵性的易感而好动的人。艺术家对于各美好的、新鲜的、奇丽的事物要有多看多感悟的兴致,要有惊喜、要有感动、要会流泪,要有发自内心的想用画笔表现出来的欲望。艺术家一旦没了表现与张扬的欲望,就会失去艺术个性的魅力。这是人人皆知的说法。
        艺术家最怕创造力退化,最怕想法衰竭,最怕表现力苍白。如果,一个画家停留在一种技法和一种构成模式上,不思变化,往而复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运用习惯是工匠的作为。这种习惯动作能创造出艺术的作品来吗?齐白石60岁思变,把笔墨精炼到绝对纯化的状态,让笔墨成为生命的符号;黄宾虹70岁走进了笔墨团团的墨色世界里,体验到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张大千的晚年泼彩等等,都是因为要不让自己的艺术结壳,还要开创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的另外一个艺术世界,他们不会躺在已经成名的温床上,所以他们成了一代宗师。
        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好名声的过程,这是人们的意识趋向所决定的。有史至今,艺术家都在追逐名声,这无可非议,但有了名声就更应当热忱于人生与社会与自然的感受,热衷于艺术个性与艺术形象和魅力的追求,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情感语言,丰富艺术思想,调动艺术欲望,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来。
        批评当无情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其实就是说有灼智必然敢讲真话,而言之不必全部是真理,强调的是开一种风气。
        当今的艺术界批评之盛甚无前例,但能做到“知言”的批评者实在是凤毛麟角。吹捧、瞎起哄,其意不在为艺术的批评,而在于借批评的名义确立自己,或是出于利益,或是搞秀,还有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说也许过于刻薄了,却是实实在在的情况。我们需要批评,但是需要真正的批评,哪怕是“骂”的,试想被鲁迅“骂”过的人有多少,而受到的教育却有多大?
        艺术世界可谓万花筒,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使人们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艺术创造者往往钻在自己的门户里,艺术欣赏者又常常觉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这时候我们多么需要有艺术批评对艺术作品做出分析评判、发现和选择,尤其是我们新的创作,更需要艺术批评做出新的判断和确认,使之能被理解并得到欣赏。中肯的、有真知灼见的批评是启示艺术创作、沟通艺术读者、实现艺术价值、达到艺术目的的桥梁。只有艺术批评能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风格流派、艺术手法,以至创作背景、思潮及其隐含的意义和艺术家的个性气质、情感、际遇等给予读者接受上的指导,让接受者理解、感受和体验你的作品。
        如是——我们能不呼唤批评吗?但我们需要无情,排斥中庸!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