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雕塑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作者:核实中..2010-01-14 15:54:07 来源:网络

        引 言:景观雕塑这种独具特色的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正渐渐真正地融入总体城市景观规划中,逐步地反映出对其进行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与迫切性。景观雕塑与景观规划成了不可分割的两个实体。现代的景观雕塑是紧密结合景观规划所命题雕塑,景观雕塑进入了规划的时代,景观规划统领起景观雕塑的建设与创作。景观雕塑与景观规划相依相融,二者不可分割,景观雕塑规划是景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元素。
        1.景观雕塑概念解析
        景观雕塑是现代的“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等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初的公共艺术就是指城市雕塑。景观雕塑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地的室外雕塑。它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娱乐性、宗教性五类。景观雕塑作为一门公共环境艺术,它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环境因素。景观雕塑要充分的融入到周围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反映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装点出城市最美丽的一面,传承城市的气息风貌与历史文化。城市公共艺术就是以城市景观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
        2.景观雕塑发展现状
        2.1中国城市景观雕塑与西方城市雕塑的特征比较
        中国雕塑史的发端早于建筑史。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有述:“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做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也。”无论中外,雕塑一直是建筑物上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与附属物。如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屋脊上的吉祥鸟兽、富贵纹图成为中国古典建筑最鲜明靓丽的特征,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在西方,自城式雕塑兴盛之始的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就被广泛的用于广场、教堂、宫廷建筑上。雕塑与建筑结合,不仅可以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而且可以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增加建筑的人文、艺术气息。在构造整体环境的空间美感上,建筑雕塑有时可以起到主导作用。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其雕塑艺术也各有着自己民族、区域、时代的鲜明烙印和存在形式,如古埃及和尼罗河两岸的金字塔、石身人面像,中国的齐长城、秦长城、隋朝大运河都有遥距万里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但它们又都属于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画艺术与西方的油画、版画等都表达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对视觉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发挥,如西方文明对人的理解是赤裸裸的,是直接的、开放的、表现的,而东方文明对人的理解是含蓄的、中庸的、间接的,这些差异突出表现在西方裸体艺术横行,而东方较多长袖宽衣、缥缈的人像、神像、佛像等。
        2.2中国城市雕塑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弊端。城市雕塑造型呆板,缺乏外在美与内涵,缺乏新意,有的虽精雕细琢,但却是毫无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平庸的雕塑工艺品。毫无建设性、不加消化地模仿西方城市雕塑;互相盲目的借鉴抄袭,相互雷同,令人产生视觉上的厌倦与审美疲惫。城市雕塑的艺术性越来越低,一些快速工艺炮制出的所谓“城市雕塑”摆放街头,没有丝毫艺术性可言,做作而无趣,违背了城市雕塑艺术价值存在的“唯一性”,就如同造物主没有让世界上生长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景观雕塑规划建设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我们匆匆地接受了西方体系化的现实主义雕塑思想,而来不及探讨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建设问题,忽视自身的特点,漠视本土文化,妄自菲薄,只求追赶国际,而结果导致虽“洋为中用”,却用得不伦不类,缺乏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流失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不符合当下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面对如此种种问题,景观雕塑规划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与迫切,注重其与本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契合,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华民族,适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雕塑事业。景观雕塑规划,刻不容缓。
        3.景观雕塑规划
        3.1.景观雕塑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景观雕塑须注重其公共艺术性,注重与周围环境和人文氛围的一致性,城市雕塑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公众心理与审美取向、城市地域特色。城市雕塑规划是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管理的重要理论指导依据和法律基础。
        3.2.景观雕塑规划的规范元素
        a.景观空间元素:雕塑规划必须建立在城市现有空间和未来竖向设计基础之上,现有空间包括山体、水系、建筑、道路、地下等三维空间尺度,空间动态与静态特征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因素。
        b.景观文化元素:雕塑规划必须以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品质、性格形象为规划基础资料,必须突出、彰显本土文化和城市形象品牌。
        c.造型、色彩元素:雕塑规划必须注重城市雕塑本身造型形式和材料构成,注重城市环境色彩和雕塑色彩配置设计。
        d.公共艺术元素:雕塑规划必须考虑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组成结构和发展方向,她有别于单纯的雕塑艺术,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场所仪式性、公众参与性。
        e.生态环保元素:
        做出综合的城市雕塑景观意群构想,立足于城市整体布局结构,着眼于城市自然景观特色与历史人文特色,从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纵深延长度,描绘出整个城区的城市雕塑规划布局图景。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雕塑是体现“规划”性的城市雕塑,景观雕塑进入了规划时代。城市雕塑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总体规划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雕塑规划也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城市雕塑规划中文化特质与地域特色越来越得到重视,一方面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遗迹,使城市保持其个性与文化特色;
        我国的城市雕塑建设已由“品质时代”走进了“规划时代”, 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看到了城雕规划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雕规划的逐步完善、成熟,城雕作品“精品少、垃圾多”的局面将逐渐成为历史。
        5.景观雕塑规划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之于景观雕塑规划
        景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是与最广大的公众形成的互动审美效应,所以公众的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到了城市雕塑的审美效果。景观雕塑以广泛繁杂的社会人流为人文背景,必须考虑大众对城市雕塑艺术美的接受理解力,这有待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公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营造出具有人文素养的公共艺术欣赏群体,公共艺术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实现。艺术家要与广大公众积极对话,达成审美上的共识与一致,这是一个长久而渐进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与积极配合。 一座优秀的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区域内最醒目的景观,成为这个区域的标志与象征。它凝聚了文化,附着真善美的人文思想,给人以激励、鼓舞、启迪、纯化,给人以美的触动与艺术的感染。
        总而言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确的选择深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对传统造园艺术手法、民间艺术符号的当代化借用,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和造园发展经验从观念到形式解构西方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景观雕塑设计,从而使中国当代城市景观雕塑艺术建设再创我国风景园林艺术繁荣时期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何传启,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现代化研究第1辑: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兼谈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个新热点[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中国现代化战略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3。
        [3]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孙爽,后现代主义:现代园林设计主流[J],中国花卉报,2002-06-25(7)。
        [5]柯林·罗,弗瑞德·科特著,童明译,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孙文,多元文化状况的城市景观雕塑规划[J],景观雕塑规划汇刊,2004,(4):76-77。
        [7]邹德侬,中国现代景观论集:一个似曾相识的理论[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张伟,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J],美苑,2000,(2):32-34。
        [9]赵巍岩,当代雕塑美学意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0]邹德依,中国现代景观论集:两次引进外国景观雕塑理论的教训[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3(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