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假山设计制作

        作者:核实中..2010-01-14 14:39:24 来源:网络

         随着城市绿化特别是许多高档房地产小区的建立,小区内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亭台楼阁,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的宜人环境越来越受人推崇。而假山的设计与施工看似简单,实际它涉及到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风水学、土木工程、美学、园林植物学、尤其是绘画和文学理论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加之假山制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停建状态,假山的设计与施工形成了一个长期的人才断档。而全国各地突然兴起的假山园林之风,使得假山建筑行业人才奇缺,各地的假山作品良莠不齐,精品少,平庸者甚多,甚至有不少劣作,不循规矩,不讲章法,就是一堆石头的盲目堆砌,不但毫无美感可言,而且有些是危岩凶险之作。因此,普及假山制作的基本知识十分必要。笔者集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以及收集大量前辈经验介绍,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假山制作的历史
          假山修筑是园林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供天子诸侯游憩消遣的园林建筑,其中包括假山。秦汉时囿的面积发展到几百里。
          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便在御苑中仿东海神岛,营造太液池,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此后“一池三山”成了后代帝王御苑的滥觞,同时也开创了中国造园史上堆叠假山的先河。西汉富人袁广汉和梁孝王刘武都在园林中堆土叠石为山;北魏张伦所造的景阳山更是以“重岩复岭嵌接相属、深洞丘壑逶逦连接”的假山名闻遐迩;到了唐代,园林从单纯的模仿自然环境发展到在较小的环境内体现山水的特点。假山制作日臻成熟,大诗人王维在《山水诀》中有"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岭,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迫者川,二山夹道名曰壑。”详细地阐述了假山的构造。而宋徽宗赵佶的艮岳,则以帝王之力,营造了以模仿天下名山的大型假山景观,堪称是中国园林假山的典范之作。假山修建达到鼎盛时期,这就是北宋时的“花石纲”。至明、清,在园林中叠石为山相沿成风,现存著名的如避暑山庄的金山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的狮子林、扬州的个园等。园林假山的营建自然离不开专业的匠师,在我国的造园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造园叠山的大师,尤其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乾、嘉之交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更是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周秉忠、周廷策、张南垣、张然、陆俊卿、陈似云、许晋安、陆叠山、张国泰、戈裕良等造园叠山大师就是这群星中最耀眼的几颗,上海豫园的大黄石假山、苏州环秀山庄的太湖石假山、苏州惠荫园水假山等实物,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明代已有专业的园林师,最著名的是计成,他集中国传统园林之精华,写成了著名的园林专著《园冶》,其中对假山的制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至今仍在发挥指导作用。李渔的《闲情偶记》等造园学和起居环境装饰美化的专著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清代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建成,将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推向了顶峰,它的挖湖堆山及整体布局,堪称世界园林一绝。到了明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一些大学开设园林课程,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出版了一些力著,如1926年叶广度的《中国庭园概观》,童玉民的《造庭园艺》,1934年范肖岩的《园林计划》,陈植的《造园学概论》。奠定了现代园林学的基础。
          二、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
          1、景观作用:几乎好的园林都离不开假山,它源于自然,经人的精心体验,精心制作,又高于自然,它是一副浓缩的山水画,使人在喧嚣的城市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美轮美奂的假山是中国园林的另一半。这些假山,或峰、或岸、或丘或穴,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园区起到统领作用。假山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是自然与人工的中介。假山能够将有机的生命律动传递给后者的冷漠,从而达到彼此相互的平衡。石具有坚贞不变的品质,历来是意志坚毅的代名词。它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能够为生存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带来灵根慧性,产生回归自然的特质。每一块石头就是一首诗,每一块石头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好事的李笠翁认为假山“能将城市变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而“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便可因之画水题山”,显示千顷万壑的神奇。并谓“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2、障蔽作用:叶圣陶散文里有一段对假山的描述“据说假山在花园中起障蔽的作用。如果全园的景物一目了然,东边望得到西边,南边望得到北边,那就太不曲折,太没有深致了。有假山障蔽着,峰回路转,又是一番景象,这才引人入胜。这个话当然可以承认,而且有一些具体的例子证明这个作用的价值。顾家的怡园,靠西一带假山把全园的景物遮掩了,你走到假山的西边去,回廊和旱船显得异常幽静,假山下的一弯水好像是从远处的泉源通过来的(其实就是荷花池中的水),引起你的遐想。还有,拙政园的进园处类似从前衙署中的二门,如果门内留着空旷处所,从园中望出来就非常难看。当初设计的人为弥补这个缺陷,在门内堆了一座假山,使你身在园中简直看不见那一道门。可见假山的障蔽作用确有它的价值”
          3、风水作用:假山是中国园林的另一半。这些假山,或峰、或岸、或丘或穴,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园区起到统领作用。假山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是自然与人工的中介。假山能够将有机的生命律动传递给后者的冷漠,从而达到彼此相互的平衡。石具有坚贞不变的品质,历来是意志坚毅的代名词。它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能够为生存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带来灵根慧性,产生回归自然的特质。每一块石头就是一首诗,每一块石头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在乡野村居,石头是就地取材,建屋搭桥铺路的好材料;在都市里,它更成为许多标志性建筑的最佳材料。经常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更有以藏石,品石为赏心乐事。米元章呼石为兄,见奇石惊而下拜,憨态可掬。在《闲情偶记》一书中,好事的李笠翁认为假山“能将城市变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而“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便可因之画水题山”,显示千顷万壑的神奇。并谓“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另外,有些单位或个人的大门直朝来路,或朝丁字路口,此为路煞,主凶,犯牢狱,在进门处建一假山,既作屏风用,还能化解煞气。假山在建筑风水上起到“山”的作用。金锁玉关风水中称之为砂,符合风水学上的“山主人丁水主财”,同时可给园区带来贵气。假山有挡风挡煞变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但并非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设置假山。一般来说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北方、东方、东南、西南四方,此四方为过路阴阳喜见砂方;另一个就是在玄空星盘上山星生旺之方,这些方位须根据园区的具体方向再做确定,一般须参照两种原则慎重考虑,大小方位和形状皆有一定的讲究并须注意实现全区的均好性。
          三、假山的组合
          假山组合单元中,主要有绝壁及峰、峦、谷、涧、洞、路(蹬道)、桥、平台、瀑布等,其组合方法大抵是临池一面建有绝壁,绝壁下设路(有的则以位置较低的石桥或石矶作陪衬),再转入谷中,由蹬道盘旋而上,经谷上架空的桥(石梁)至山顶。山顶上或设平台,或建小亭,以便休憩、远望。一般峰、峦的数量和位置,都是根据假山的形体、大小来决定的;而石洞只不过一二,常隐藏于山脚或山谷之中;少数在山上再设瀑布,经小涧而流至山下。但园中假山并不一定都具备这些单元,有的只是部分,如明代假山的主体,多半用土堆成,只是假山临水处的东麓或西麓建一小石洞。如苏州艺圃在山的西麓,南京瞻园在山的东麓。这种办法既可节省石料、人工,又可在山上栽植树木,以形成葱郁苍翠的山林之气,其景与真山无异。至于清末的假山,则形体多半低而平,在横的方向上,很少有高深的谷、涧以及较大的峰峦组合,仅在纵的方面,以若干蹬道构成大体近于水平状的层次。
          四、假山的设计
          1、执行“三远”原则:叠石掇山,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所谓法者,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一样的。大凡成功的叠山家无不以天然山水为蓝本,再参以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才营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假山作品。在园林中堆叠假山,由于受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限制,在假山的总体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常常借鉴绘画中的“三远”原理,以在咫尺之内,表现千里之致。所谓的“三远”是由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高远:根据透视原理,采用仰视的手法,而创作的峭壁千仞、雄伟险峻的山体景观。如苏州耦园的东园黄石假山,用悬崖高峰与临池深渊,构成为典型的高远山水的组景关系;在布局上,采用西高东低,西部临池处叠成悬崖峭壁,并用低水位、小池面的水体作衬托,以达到在小空间中,有如置身高山深渊前的意境联想;再加上采用浑厚苍老的竖置黄石,仿效石英砂质岩的竖向节理,运用中国画中的斧劈皴法进行堆叠,显得挺拔刚坚,并富有自然风化的美感意趣。
          深远:表现山势连绵,或两山并峙、犬牙交错的山体景观,具有层次丰富、景色幽深的特点。如果说高远注重的是立面设计,那么深远要表现的则为平面设计中的纵向推进。在自然界中,诸如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等,所形成的深山峡谷地貌,给人以深远险峻之美。园林假山中所设计的谷、峡、深涧等就是对这类自然景观的摹写。
          平远:根据透视原理来表现平冈山岳、错落蜿蜒的山体景观。深远山水所注重的是山景的纵深和层次,而平远山水追求的是逶迤连绵,起伏多变的低山丘陵效果,给人以千里江山不尽、万顷碧波荡漾之感,具有清逸、秀丽、舒朗的特点。正如张涟所主张的“群峰造天,不如平冈小坂,陵阜陂,缀之以石。”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0(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