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系统思维观下的设计创造能力培养

        作者:核实中..2010-01-14 12:09:34 来源:网络

        伴随着数字化的社会变革,艺术设计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是在观点、方法上的改变,艺术设计成为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手段之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介入,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公众个性需求的增长,促使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对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渗入交叉和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当现代设计正朝着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专业间的交叉、整合将成为未来的主题时,以系统思维观为指导的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使学生为就业作好较为充分的准备。这种系统思维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单向思维。长久以来,我国艺术设计教学上大多以单向思维为指导开展教学。在教师身上则表现为:知识面窄、没有形成开放的思想体系,不能兼顾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关系,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以及将最新学术动态、研究成果贯穿于教学实践的主动性,当然也较少去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心理,也就谈不上因材施教。那么在这种思维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则表现为:学识窄,综合能力低,轻理论重实际经验主义,缺乏创新和主动学习精神。走向社会后,许许多多的设计最终完成要揉和社会、人文、经济金融、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单向思维培养的学生面对这些设计时往往表现得难于驾驭,失去了控制力。我们都知道设计过程实际就是分析各种已有材料和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创造性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症结也就在于没有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以系统思维观为教学指导理念的设计创造能力培养体系。
        一、放眼全局——以系统思维观指导教学。
        2、以系统的课题教学为核心。
        以课题教学代替课程教学。教师在设计系统性和实践性的课题时,必须是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注重同一专业门类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交叉,如包装设计课题,从包装容器、包装设计到文字排版,一个课题下来,学生自主整合各种信息,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注重不同专业门类的课程知识之间的交叉。如平面设计与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的整合教学课题。设计这种课题更突出要求从教者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并且带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类课程的优点是教师讲课易生动,材料也直观,且可以给学生鲜活的知识;学生有机会贴近设计第一线,还可将自己的设计与教师相互对照,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启发。 面对社会综合性设计人才的需求,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也要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比如有些教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薄弱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那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容易导致过于重视形象化教学、强调设计中的感性行为和艺术化的理想模式,缺乏整体观念、现实观念等。易使设计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理想化。而理工类教师则因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薄弱、艺术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等局限,其教学容易造成创造性、审美性的欠缺。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构建以系统思维观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1、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都知道创造性能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知识结构是创造性思维的硬件系统。知识社会的人才是T型知识结构,是在专家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杂家型知识结构,是一种纵横结合的立体人才,或者叫系统人才,复合型人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以设计学为主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知识。
        3、突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
        ①思维定势:大部分人的思维都具有一种既定的模式,喜欢先入为主。这是由于长期的思维习惯而形成的。对于设计者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束缚,突破常规顾忌。打破这种思维模式的一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否定思维。即对给定的设计主题进行表象否定,通过这种否定让你的思维脱离既往形成的思维习惯,踏入一片新的思维空间。
        ②从众心理。这种心理普遍存在,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避免,并训练自己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思考同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入手,寻求多个解决方案和途径。
        ③过于严谨。在创意思维活动中,过于严谨会限制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要营造轻松的氛围,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才能极大的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重视系统思维的创造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以系统观念统领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书目: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C].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1.
        余达淦.创造学与创造性思维.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①]余朋.创意思维的几种训练方法.广美论坛设计专区.2004.9.24.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6(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