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弘一法师篆刻艺术欣赏

        作者:核实中..2010-01-07 14:33:10 来源:网络

        弘一法师 (一八八○·十·廿三·——一九四二·十·十三·),俗姓李,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初名广侯,一名息,字叔同,以字行,又作叔桐、舒统;自号李庐主人;留日时改名岸,别署息霜、惜霜、瘦桐、息翁、圹庐老人、晚晴老人等凡二百余,不备录。祖籍浙江平湖,而诞於天津。父世珍字筱楼,为名进士,年六十八而得法师,生母王氏系父第三侧室才二十许耳。
        少受词章於赵之礼,习篆隶北碑篆刻於唐静岩,十余岁即熟读《说文解字》、《史汉精华录》、《左传》等书,所为诗文及书法篆刻,老辈见之,无不赞誉。年十九,以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赞同康梁主张。奉母避祸上海,继续文艺研习。廿—岁,所作《李庐印谱》及《李庐诗钟》问世。一九○四年,法师监於列强—再侵略,忧国伤时,曾有诗云:『浊世半生人渐老,中原一发日西斜。只今多少兴亡感,不独隋堤有暮鸦。』『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一九○五年二月,母氏病故,哀哭改名李哀,以示欢乐生涯结束。六月南洋公学经济科毕业後,得官费赴日本东京人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西洋画,更名李岸。於西洋音乐及话剧,致力并勤,在日本曾组『春柳社』,上演西洋名剧《茶花女遗事》,亲自扮演茶花女—角,名噪—时。西洋音乐,及话剧之传於我国,法师实为先驱。电影《早春二月》有《送别》一曲,即法师早年所作。一九一一年学成归国,任教於直隶模范天津工业学堂。次年改任上海城东女学教师,并参加南社,今《南社丛刊》中,尚能多见其诗作。时陈英士创办《太平洋报》,法师应邀主副刊《太干洋文艺》及画报笔政,内容丰富而活泼,风行海内。又与柳亚子同创『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後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经亨颐校长之聘,赴杭州在校图画手工科任教图画音乐。一九二二年校改名,留任浙江省立第—师范学校教员,同事中若夏丐尊、马叙伦、姜丹书、钱均夫等,皆一时俊彦。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子、李鸿梁等,盖弟子中之佼佼者。一九一五年又应江谦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席,此即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之前身,两地火车往返,为艺术教育而备极辛劳。一九一六年末假期,去杭州虎跑寺试验断食,历时十余日,取名李婴,与马一浮居士过从甚密。後拜了悟法师始作在家弟子,恒以居士身份习静虎跑寺。一九一八年七月,夏丐尊认为穿出家人衣裳然不出家并无什麽意义,遂落发出家。马—浮贻以《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并《宝华传戒正范》,於披览後因发心学戒。九十月受具戒於灵隐寺,得赐法名『演音』,号曰『弘一』。日本籍姬人虽多方泣劝,法师唯合十诵佛号绝之,终不答—语。自此发心扶律,秉志佛业,终年粗饭破衲,甘之若素,行脚四方,不以为苦。旧友经亨颐等醵资营静室『晚晴山房』於上虞白马湖畔,然为弘播法音,广结善缘,在二十四年之沙门生涯中,大部份时间多驻锡泉州、厦门,讲经之外,悉心研究南山戒疏,编写律学著作,整理古版藏经,为—代律宗大师。在抗战期间,有求书者恒书『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楹联应之,用心良苦。一九三七年秋,柳亚子寄法师以诗,中有『闭关谢尘网,我意嫌消极。愿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等语。时战云已紧,颇有劝法师内避者,法师志决护法,不肯他往,颜其居曰『殉教室』,并题五绝一首:『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亮节高风,令人肃然起敬。圆寂前曾致书夏丐尊云:『丐尊居士文席: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迁化。曾赋二偈,附录於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达不宣。音启。前所记月日系依农历,又白。』并书致刘质平。其月日盖卒後由侍疾僧妙莲所填写者。又书『悲欣交集』四字付妙莲,为最後绝笔。火化後,骨灰仍归葬杭州虎跑寺,墓碑则为入室弟子丰子恺所书也。泉州开元寺西侧尊胜院,今有弘—法师纪念馆,展陈其生平事迹、著作及书画篆刻作品。
        法师之书,早年力摹篆字,喜临《宣王猎碣》石鼓文,嗣拟《张猛龙碑》,後转习《龙门造像》 ,尤得力於《孙秋生》、《杨大眼》、《始平公》三品,沉雄峭拔,气势过人。出家之後,书风为之—变,锋芒尽敛,反朴归真,化篆隶为楷书,瘦而实腴,疏而不散,曾自谓:『朽入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叶圣陶先生则以温良君子、和颜悦色状之,并皆恰合。
        法师治印,始於十二三龄,系观摩父之管账徐耀廷奏刀自赏,受其影响;十七岁乃得转师唐静岩,弱冠已卓然可观。尝见其早年所作『平沙落雁』等『潇湘八景』印,遍拟明清印格,俱得其情致;『文涛长寿』、『李息』两钮,直逼汉铸,尤苍厚可喜。一九一四年在浙一师范任教,为倡导篆刻,与人发起成立『乐石社』,被举为社长,风靡校园。吴昌硕特以赏识,乃加入西泠印社为社员,广交高手,研索益勤。落发前夕,将生平用印移储西泠印社,凿壁藏之,叶铭为题『印藏』两字,并记其事於壁端。十余年前,印社恐石霉毁,已取出珍藏。
        法师晚年曾致友人书云:『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观之则可矣。不惟写字,刻印亦然。仁者若能於图案研究明了,所刻之印必大有进步。因印文之章法布置,能十分合宜也。』又云:『刀尾扁尖而平齐若椎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椎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椎形刀刻白文能得自然之天趣也。此为朽人之创论,未审为当否耶?』若『大慈』、『大心凡夫』、『弘裔』等印,皆白文,綫条甚瘦,而柔韧恢恢,一若其书,当即以自创之刀所刻者。
        篆刻集除《李庐印谱》外,尚有《乐石集》、《醺纨阁印谱》。沈禹钟《印人杂咏》有诗咏之云:『飘然出世一僧枯,留予朋曹印与书。脱尽人间烟火气,不嫌文字相难除。』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日,马国权增补)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3(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