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美术理论 >> 理论库 >> 版画
      分享到:

      中国古典版画发展脉络

        作者:核实中..2009-09-06 10:18:57 来源:网络

        和造纸、印刷术一样,版画艺术的故乡也在中国。版画是在绘画艺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始于隋,行于唐,扩于宋,精于明,衰于清。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版画由木刻版画到铜版画、石版画,由单色印刷到彩色套印,由单一的宗教版画拓展到文学版画、画谱版画、年节版画等领域,由依附于文字的插图到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版画相媲比。追寻中国版画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这一点。
           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商周时的玺印,秦汉时的肖形印,晋代的枣木雕刻符印等,这些从远古绵延而来的文化遗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版画的产生。到了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版画艺术应运而生。唐代版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佛教题材为主。唐代佛教兴盛,信徒甚众,为适应不识字的信徒了解经卷内容,在刻印的佛教经卷中,加入了许多雕版佛画,非常直观地传播教义。现存唐代版画艺术的代表作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页画,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有确切年代记载(公元868年)的第一张版画。其全部线条于柔中复寓劲挺之意,雕刻刀法精练纯熟,是一幅已达成熟境界的作品。五代时期,雕版印刷进一步发展,不过版画题材仍以佛教为主。
           宋庆历一年(公元1041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使雕版印刷获得了一次新的生命,将中国的版画正式带入了新纪元。宋代版画题材逐渐丰富,在宗教版画之外,话本、戏曲插图版画和画谱版画相继出现,预示了它将成为版画艺术的重镇,奠定了以后插图本的基础。在版画艺术形式上,开始采用上图下文、下图上文、左图右文、右图左文及不规则插入等多种形式,一些佛教版画开始采用连环插图的形式,这些形式为后代所延用。宋代版画不仅在刊印的规模和数量上有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技术、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宋元四百年间书籍中的版画,也因此成为中世纪的版画代表。这个时期的版画以宋版《列女传》和《四美图》为代表。
           明代初期,宗教版画发展到了高潮,之后便日趋式微,而应用版画则有所发展,逐渐成为主流,风格也更加多样,由浑厚豪放渐趋工丽绵密,精致生动。随着元明戏曲小说的繁荣和刻坊书肆的发达,大量的文学版画插图逐渐兴盛,在明万历年间,版画插图的镌刻,不论数量和质量,已达到了极盛时期,可谓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代形成了诸多的版刻中心,各地版画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新安派版画、建安派版画、金陵派版画、武林版画以及苏松版画。或古朴豪放,或精致婉丽;或写真写实,或神韵生动;或高贵雍容,或活泼亲切;或泼墨重彩,或清新淡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明初以前,版画创作中的绘画和刻版并不分工,到了明代嘉靖以后,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出现了绘、刻的分流,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刻工的人才,新安黄氏一族就是刻工家族的代表。绘画与刻印的分工,促进了版画整体水平的提高,明中叶以后的版画,在绘画、刻板、刀法、构图、透视、比例、印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活版版画及彩色套印版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在中国版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明代版画艺术的大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文人画家直接参与了版画的创作,其中又以陈洪绶为代表人物。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是明遗民画家,也是版画作手。其先后创作了《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鸳鸯塚》、《博古叶子》等绣像插图,由情谊深厚的名工黄建中、项南洲、黄肇初镌刻。所绘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晚年作品选型趋向夸张,神态各异,有古拙之风,亦有怪诞之趣,突破了前人陈规,自创特殊面貌;所绘历史故事,状貌服饰,必考古吻合。这些作品成为我国版画遗产中别树一帜的辉煌巨制,与他的其它绘画作品交相辉映。
           画谱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在印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版画是保存绘画遗产最有效的办法,所以画谱历来是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版画水平的作品。始于南宋的画谱,到明代兴盛起来,有近20种之多,其中以《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和《集雅斋画谱》为代表。前二者由金陵胡正言辑印,绘画的水平超绝,版刻、印刷十分精工,是明代彩色套印版画的代表作。后者画工在山水花鸟各方面,传神地摹写了古人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刻工的刀锋泼辣大胆,而不失缜密,可谓诗书画刻四美合一的版画图谱。
           清代前期版画创作仍颇为兴盛。由清朝宫廷制作的殿版版画,场面恢宏,绘制精丽,镌刻精良,然而往往缺乏艺术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史料价值要高于其艺术价值。代表作品为《万寿盛典图》、《耕织图诗》。在西方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清代出现了铜版画和石印版画,标志着中国版画艺术由一元的木版画向木版画、铜版画、石印版画等多元的格局转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乾隆平定回部准部战图》。
           清初的民间版画的创作,虽不如明末那样成绩斐然,但也比较繁荣,出现了《离骚图》、《太平山水图》、《芥子园画传》等佳作。在版画创作方面,萧云从是中国版画史上堪与陈老莲相比肩的又一位重要的文人版画家,其所作《离骚图》寄以浩然之气,落笔写意,寓意深远,能跨越前人藩篱,机轴别裁,故画得古雅深沉之极。刻工汤复,徽派画工,技艺纯熟,刃锋流畅,遂使插图成为一部杰作。而《太平山水图》是萧云从身经申甲国变,以满蕴问天之泪的遗黎,于青山绿水之间,挥写着故国山河之思,精摹历代画家风范,自出已意,加上雕工技艺,能将作者的笔触所至,全部不失毫厘地传刻出来,成为一时的代表作。
           清初的《芥子园画传》是继明代《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之后,最为人所喜爱、影响最大的彩色套印版画,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芥子园”是清代戏曲家李渔的别墅,在他指导下编印的画谱,故名《芥子园画传》。画谱共分三集,每集首列画法浅说,亦有画法歌诀,对后来的书画者颇有助益。在绘画、雕刻、印刷上,《芥子园画传》均达到高度水平。绘画上,王氏兄弟皆当时名家,功力深厚,严谨持重;在刻版印刷上,更精心严格,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法,所刊版画与原作图绘几乎无异。同《十竹斋书画谱》相比,《芥子园画传》在色彩的的丰富、变化等方面,似乎要略胜一筹。在一般人很难见到绘画真迹的古代社会,该书为积极传播民族绘画技法起到了推动作用,直至今天,《芥子园画传》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由于康乾时期禁毁清剿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小说戏曲等通俗读物的刻印,受到了抑制和摧残,这成为清代版画不如明代灿烂辉煌的重要原因。 随着西方现代印刷技术的进入,传统木版印刷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木刻版画也江河日下,逐渐走向衰落。
           《中国古版画》(张满弓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收录了版画发展几百年间的代表作品,读者不难从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中国版画艺术从幼稚到成熟的演进轨迹。艺术传统决不像市面上的服饰一样朝兴夕衰,它是不能割断的,只能继承、改造,以求发展。平心而论,时间虽然过去了几百年,这些版画作品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惟愿《中国古版画》对读者有所助益。

        来源:网络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业务部:
        • 邮编:100069
        • 电话:
        • 技术部:
        • 邮编:100052
        • 电话:
        • 热线: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8(mb)